家庭教育的学生不只有孩子

Public sine 写于 2016-08-17

  "相信很多父母平时在管教自己孩子的时候都会误入溺爱孩子的歧途,将自己的一切希望系于孩子身上,视孩子为小太阳,甚至不惜代价为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美国爱家杂志的创办人詹姆士·杜布森博士在他的《勇于管教》这本书里特别强调了父母不要溺爱孩子。

  不严厉也不溺爱

  他不主张对孩子严厉和压迫式的教育方法,但是他认为孩子应该学会去尊重父母,并且父母对孩子应该有权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不满,但是孩子不能在父母面前故意挑衅父母的权威。在爱和管教之间,父母需要掌握其间微妙的分寸。这需要父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洞察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分清楚到底孩子需要的是关心和引导,还是严厉的管教。

  孩子某些叛逆的行为,比如说,他们与父母的对立以及嘴硬的情况,是出于他们对某些事情的失望、沮丧,以及遭受到拒绝的感受。这往往是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以及引导的一种信号。比如说,当大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刚出生的小弟弟或小妹妹的身上时,这时候老大就会有强烈的失落感,感到父母和周围的人不再爱自己了。

  于是,大孩子这个时候往往就会有很多敌对的情绪和行为出现,比如说摔门或者打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孩子对父母的不满和对周围世界的失落常常会通过叛逆的行为和冷漠的情绪表现出来。如果父母无法和孩子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和良好的沟通渠道,无法倾听孩子的想法,从而无法使孩子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家长也许永远都无法了解自己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就会错失对孩子进行关心和引导的良机。

  建立尊重的基准线

  在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行为区别上,杜布森博士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对于孩子向家长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说,“你对我不公平”“你在朋友面前伤害了我”“我不喜欢你”这些话,家长是应该鼓励孩子说出来的。这是他们对自己真实感受的表达,大人不应该让孩子关上这扇门。

  如果孩子的话变成了公然的挑衅和侮辱,表现出对父母尊严和权威的蔑视和挑战的时候,这种行为应该及时得到制止。如果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一再得逞,孩子就会不再尊重父母的权威,从而产生“我就是不按你说的办,看你能拿我怎么办”的情绪。长此以往,就会难以收拾,孩子就会变得不懂得尊重别人,喧嚣和霸道。

  杜布森博士之所以认为孩子应该在家里学会尊重父母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孩子学习尊重的第一步,它能够决定孩子以后对于其他人和事的态度,比如说他对待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的伙伴和领导,还有各种法律和规则的态度。家庭是孩子学会社会交往的第一步,他和父母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会在他以后的经历中表现出来。

  在管教孩子方面,杜布森博士希望家长注意的还有一点,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要平静而坚决。杜布森博士举出很多我们生活的场景里面的、家长和老师气急败坏地一再威胁孩子的例子:“你要再不……我就要……”“我再警告你,这是最后一次了!”这样空口的威胁,时间久了,就会对孩子失效。

  在《勇于管教》这本书里,杜布森博士提出,面对孩子有意冲撞和挑战家长的情况,有两个有效的办法,—方面,通过鼓励和奖赏,让孩子好的行为得到加强。另一方面,杜布森博士认为适当的体罚是有必要的。

  父母的权威不是来自说教而是言行

  在家庭教育方面,还需要注意到的最重要的—点,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权威来自于他们整个人的一言一行,而不仅仅是说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在观察和模仿他们的言行中成长。当父母对孩子进行管教时,如果父母都不能做得很好,孩子是很难从内心真正接受他们的管教的。

  我们可以做几个反面的假设:如果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自己却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出尔反尔,只是把这些诺言当成让孩子听话的诱饵,孩子又怎么能够对家长诚实守信呢?如果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责任感,自己却常常在外面花天酒地,不好好履行自己做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孩子又怎么不反感这样的说教呢?

  同样地,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做事情有耐心、有理性,自己又对孩子的问题张口就骂、出手就打,孩子又怎么能知道耐心和理性是什么呢?所以,在管教孩子方面,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成人用更加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孩子,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孩子,才能不断地改进自我和自己的管教方法。"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家庭教育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